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少女不讀書

說過,向來我就是個憑感覺的人.

閱讀這件事也是一樣,聽過不少有名的書籍,每次逛書店時見到,總會有:

啊,這就是那本很有名的書嗎?

或是,

這就是那本(充滿藝術與個性氣息的)學妹,上次說非看不可的書嗎?


免不了拿到手中翻一翻,但怎麼我就是沒有耐心,一本世界公認好得不得了,可以感動靈魂,或是啟發思想的書籍,往往在我翻閱的前幾分鐘,就決定了:我現在還不想讀它!

也因這樣地逃避與惰性,讓我對許多偉大著作總還處於只聞其名不聞其意的階段,對於一個旁人眼中的文藝人的我來說,偽文青這個偽字,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.

(在音樂/戲劇領域,這個偽字也有著同樣意思.)

(而都幾歲了還青哪?)


就這樣又回想起一些閱讀經驗.

大一時,非常不喜歡待在學校裡,成天往北市跑,某次決心在敦南誠品待上一夜,揀了幾本書,打算從中挑出一本來當過一整晚的深夜讀物,後來雀屏中選的那本書,便是徐四金的香水.

最近才又忽然想到,原來我也讀過惡童日記與麥田捕手呢.
這兩本好像也稱得上是經典了,尤其是後者.

惡童日記,是前年一月在北藝大看完"電梯的鑰匙"這齣戲後,心情非常激動,上網找資料才發現是雅歌塔克里夫的劇本著作,而她最有名的作品,就是惡童日記了,因為太喜歡電梯的鑰匙,連帶著也想讀這本書,似乎是在圖書館外借的.以戰爭為背景,雙胞胎兄弟與卑劣的外婆一同生活的故事.

書的開始與過程我也記不清楚了(我真的是很差勁的讀者哪,記性很差,但我認為當下應是有所感的),印象中模模糊糊只記得,書的結尾讓我訝異了,訝異的感覺,大概是在看"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"的最後一場戲,打算自毀前程來復仇的陳浩遠,拿著手槍到委員辦公室準備殺掉洪福德,而黃建瑋飾演的條子卻搶先一步射穿了他的脖子,當黃建瑋搶下手槍後,卻發現裡面一顆子彈也沒有,詫異地望向陳浩遠,陳浩遠手遮著脖子,鮮紅血液汩汩溢出,眼神卻是清澈純真,好像在說著:這就是我的目的,你現在知道了吧?

嗯,我有點離題,但是感覺是會連結的,惡童日記的結尾,就跟當時陳浩遠間接自殺的舉動一樣讓我措手不及,讓我揪痛,讓我流淚,不願意相信會是以這樣的方式收尾.


好,接下來是麥田捕手.
總之這其實也是一本因為賣得很好加上感動/啟發無數少年的著作,但是我讀過後,當下的感覺是疑惑並且平淡的,他有特別怪異嗎?到底這本書為什麼會啟發他人?後來我想,我忽略了當時的文化背景.沙林傑的麥田捕手,是為那年代戰後青少年的典型,若是處於那年代,這本書當然有他的價值,而我處於幾十年後的今日社會,反抗怪異的人們比比皆是,大家都是怪異的一份子,我也是!當然不覺得書中主角有什麼大不了的舉止特殊.


說完麥田捕手,我很想繼續說說日安.憂鬱.
這是法國美女傳奇作家莎岡第一部作品,也是她最有名的著作,後來的幾本書再也沒辦法超越.我想或許也不是後面幾本書不夠好,只因為她因此書而年少成名,書中主角也簡直為她的寫照,如此年輕如此美麗,又如此叛逆憂鬱,才造就了日安憂鬱的獨特,她就是年少的莎岡,讓人憧憬著迷.

似乎是某年夏天,我回到家鄉過暑假,在很喜歡的白色北歐設計風格書店伊格魯(現在不存在了,非常遺憾),花了一個下午閱讀.書輕輕的小小的,封面設計淡淡藍藍,日安憂鬱,淺淺的憂鬱,不是很深很濁,是有點透的,不像黃昏,較像黎明,慢慢地陽光被喚醒,一天,一天又來臨,所以說:日安哪,憂鬱.優雅的,鬱鬱寡歡的,憂鬱.

沙林傑的麥田捕手,與莎岡的日安憂鬱,兩者給我的感覺是很像的.一讀完,我會疑惑:這就是這麼有名的著作嗎?我到底得到了什麼?我受啟發了嗎?我有新的靈感嗎?這種疑惑持續一陣子,我自己給自己的答案就是:年代背景不同,於是有不同的詮釋與意義.

我們身為如此現代的人類,還無法想像過去有許多事情是很受壓抑的,很需要抒發的.我想有很多有名氣的經典的書籍(像是這兩本),以及音樂(像是搖滾?),或是電影(法國新浪潮?),都是因當時的文化環境所激發出來的火花,這是擁有太多自由的我們現在無法體會的,所以,試著去理解它們吧,如果你也正承受壓抑,如果妳很多苦衷或是鬱悶,如果你想試著找自我甚至特異獨行,你想多思考多分析自己,又或者你就只是好奇,那,讀他們吧,我不能保證你會有什麼新的想法,總而言之,多閱讀,大多是無害的.




我竟然也讀過杏仁呢,印象中是伊斯蘭少女角度來寫性愛的小說(但是我真的記不太住內容了).
然後還有朱少麟,傷心咖啡店之歌從我國小開始一直至今,都還會去翻閱,最喜歡的應該還是燕子,跳舞的阿芳,暴戾抽菸酗咖啡的卓教授,我想像中藝術家的一種典型哪(有點不健康地崇拜這種形象),而地底三萬呎,我曾試著理解它,但現在已經不會去執著它給我的意義了,但也還是會翻閱它,偶爾忽然得到什麼想法時,我會是開心的.


我相信書本與電影一樣,有時候只是想寫想演想表達,意義或是目的這種事,難以定義難以描述.對我,書寫者來說,我不期望你能在我文中得到什麼,因為我的目的,就是寫我所想,說我所思,說來自私了點,你當然可以不讀我,但若是你讀了,得到了什麼,那也是你的,不是我的.


不都說了?作者以死.













*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